到農漁村住一晚:阿美原鄉.太巴塱 千里步道環島小宇宙


海岸山脈下的原鄉文化傳承之地
車行過馬太鞍溪橋,就「正式」進入阿美原鄉太巴塱(Tafalong)。
太巴塱(Tafalong),這個以近似阿美族語「白螃蟹(Afalong)」為名的區域,在日治時期被稱作「富田」,因為發源自中央山脈以及海岸山脈的馬太鞍溪大小支流,肥沃土壤沖積成良田;從光復火車站一路往東穿越縱谷,介於馬太鞍溪橋與富田橋之間廣闊的沖積,正是太巴塱部落得天獨厚的耕種之地。
部落裡首先迎接我們的是創立於一九○○年(民國前十二年),創校已超過一百年的太巴塱國小。這所坐落於縱谷東側海岸山脈下的原住民國小,有著她光榮的歷史:一九八○年代在當時李來旺(帝瓦伊.撒紜)校長的努力和爭取下,太巴塱國小不僅在阿美族陶藝、木雕、舞蹈、女子足球競賽中,皆為全國冠軍學校,更是當時第一,也是唯一一個,以原住民語完成更名、且是三個字校名的小學。
走讀太巴塱,感受原鄉旺盛生命力
來到Tafalong,除了已有百年歷史的太巴塱國小,「太巴塱文化園區」也是必訪的寶地。文化園區以阿美族傳統木雕與皮雕為主題,結合現代生活藝品創作,研發新奇又好玩的手作紀念品DIY活動,同時還特別設置原住民藥用植物園區,與原住民傳統活動設施,供附近學校與社團作為戶外教學之用。
慢步在街巷裡,常見家戶庭園裡種植毛柿及麵包樹(註),這兩種植物不僅能提供夏日遮陰,它的果實還能提供作為日常食用;而太巴塱略帶黏土特性的土壤,一方面是製陶的重要素材,一方面也特別適合箭筍的生長,每年二到四月是箭筍採收的旺季,部落也會舉辦箭筍節慶。另外,Tafalong還生產一種全台唯一的紅糯米,阿美族的麻糬Durun就是用紅糯米製作,烹煮後香氣逼人;現在,紅糯米已是每一個拜訪過太巴塱的旅者,必購的伴手禮。
繼二至四月的箭筍季後,園區週邊五月時遍地金針,金色太陽下,農人彎腰採收金針,一朶朶採摘放入背籃裡;時序來到七月時,整個部落幾乎被大片大片的金黃稻穗層層環繞,而當金黃稻穗收成、夏季縱谷的風吹起時,Tafalong阿美族人最快樂飛揚的歡慶慶典:「風箏季」就來啦!
但不論季節如何變換,來到太巴塱,最好的時段是:一大清早,在幾隻小狗貓兒和昂首啼叫的公雞陪伴下,漫步野地與聚落間,享受晨間第一口新鮮空氣–而這樣的清新與幸福,只專屬於在部落留宿一晚的慢行旅者!
最美的景觀道路:一九三縣道
聚落往南行,接西富路後往海岸山脈方向,一路小緩坡往一九三縣道直通而上。
夏日向晚時刻,或是清晨靜謐之時,獨自一人信步從聚落往一九三走去,徜徉在綿延到遠方的緩坡與大片農田之間,眼前只有整片天穹和青色山脈,一種蒼茫遺世的孤獨,最是閒適。這也是每次來到太巴塱我最憧憬的幸福。
當然,一九三這條被眾多單車客譽為「全台最長、最美、最適合騎單車」的景觀路線,自然有她獨特之處,能同時滿足不同行旅者的期待和需求。一一○公里長的一九三縣道,沿著海岸山脈西簏內側山腰開闢,視野可俯瞰縱谷地區,沿途經過的都是別有特色的原鄉聚落,從最北端○公里處與台九線(一九○K)相接於花蓮秀林鄉七星潭、行經位於花蓮大橋不遠處月眉、米棧,箭瑛大橋口的山興,一路往南,加禮洞、東富,經過太巴塱後,來到鶴岡、瑞穗,以及金針山下的高寮,最後在樂和部落與台九線(二九五K)銜接。
不論春夏秋冬,各有不同景致,與鮮美可口的在地農產作物,沿線更可隨時轉向花東縱谷銜接台九線,或穿越海岸山脈來到太平洋濱的台十一線,親山或近海都是可行方向;加上川行車流較少,近年在綠色旅遊風氣日盛下,已吸引許多來自各地的行旅者,沿著她以步行或單騎方式,造訪並認識後山原鄉文化與生活。而太巴塱正是其上最具魅力而豐饒的中點。
她的魅力與豐饒,不僅僅是過去曾有的璀璨歷史與文化,還有,部落青年們正齊心協力創造的當下…。
註:毛柿(kamaya / kapohongay)、麵包樹(facidol/’apalo)、檳榔(’icep)和土龍眼(kuwawi)是阿美族部落的四大象徵樹種之一,在任何地方,只要看到這些植物,必是阿美族部落有所關連。其中太巴塱祖先遷移過程中也曾提及帶著毛柿及麵包樹飄洋過海的傳說。
■ 太巴塱二天一夜遊建議路線
光復火車站→太巴塱部落文化巡禮(認識阿美族生活文化)→準備晚餐食材:採野菜、野炊生火(享用太巴塱部落原味晚餐)→光月色下載歌載舞(與阿美族人共舞)→好好睡一晚→早晨在部落裡散步→騎程浪遊一九三縣道→周廣輝文物館→太巴塱祖屋(Kakitaan)聽耆老說傳說故事→俊哪池→野炊生火準備午餐→自然野生箭筍園區介紹→(探訪太巴塱發祥地部落遺址Saksakay)→賦歸
※ 每年8月20~24日前後,為太巴塱豐年祭,詳細時間與活動,可電詢太巴塱社區營造協會03-8703141, http://tafalong.pixnet.net/blog。或花蓮縣光復鄉公所03-8702074
■ 太巴塱豐年祭 ILISIN
豐年祭是阿美族的公共性祭祀,也是阿美族最大、最隆重的祭典活動,每年在主要的農作物收穫後舉行,除了慶祝豐收外,還有慎終追遠、緬懷祖先功蹟的重要意涵,如同漢族的「過年」。太巴塱的年祭是以一系列的活動形式呈現,目前已簡化為五天,內容包括階層訓練、迎靈祭祖、祈福儀式、文化傳承、體能競技、歌謠舞蹈、感恩酒會乃至最終的除舊迎新儀式,都與傳統的信仰體系緊密結合,部落祭司也同時進行全部落的潔淨禮儀並祈求年年豐獵、豐收,全部過程莊嚴神聖,與一般人認知中歡慶作物收割或單純的飲酒歡樂聚會有相當差距。
為迎接一年一度的豐年祭,留在部落的居民約在數星期前就全體參與籌備,太巴塱稱之為Misuwac,而負有保衛部族安全重任的男子也在過程中進行各階層組織與訓練,並隨著成年禮的洗禮,進入生命中的另一個階段。每年八月份太巴塱部落之豐年祭,族人仍會再聚集到發祥地駐守,並舉辦祖靈祭以祭拜祖先。由豐年祭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太巴塱部落的傳統信仰,也是部落從古至今傳承下來最珍貴的文化資產。(資料來源:http://www.tafalong.org.tw/index1.html)


到農漁村住一晚:阿美原鄉.太巴塱 千里步道環島小宇宙(8) | 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via Blog this'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旅行決策行為模式

台鐵舊山線規劃鐵道自行車、小火車復駛 估114年正式營運

年假到花蓮 看Q版紅面鴨、藍虎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