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光論壇-台灣的山岳觀光

台灣有70% 的地形是山脈,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更高達200多座,整體登山資源及易達性堪稱世界之最。且台灣因緯度關係,地處亞熱帶地區,不但平地擁有熱帶雨林的植被型態,當高度逐漸上升,也可見到屬於高海拔或寒帶地區,才會出現的松針葉林植被,自然資源橫跨的範圍之廣,實屬難得。

台灣因過去的歷史因素,在山地地區的開墾與建設,多來自於資源的掠奪及文化的殖民。從早期荷蘭人進入台灣,後移轉到明鄭時期,對沿海一帶開發甚早,但山區的開發,卻因地形陡峭,山高水深,一直到清朝時期,才有較初步的發展。後期經歷日本殖民50年,以及國民政府遷移來台等重大變革,台灣山區開發逐漸演變成今日的模樣。

綜觀台灣山區發展的過去與現在,其實不難發現,台灣的山區發展,絕大多數與經濟及交通運輸的觀點,有著極大的關聯性,從清朝吳光亮開闢清八通關古道開始,就可發現台灣因地理因素造成東西邊的交通不便,導致西部沿海一帶開墾迅速,東部則相對落後,後山幾乎可以說是一塊蠻荒之地,更是如同芒刺在背,要無時無刻堤防原住民的攻擊,這也讓外來者體悟到交通的重要性。


但台灣真正山區交通大開,卻不是在清治時期,而是在馬關條約後的日治時期。而背後最大的原因,則來自於經濟資源開發。後期日本戰敗,國民政府遷台後,台灣山區自然資源開採的故事卻還沒結束,而是更加速其因經濟需求,而開始的交通建設。時至今日,雖然過去的時空背景、戰略經濟因素早已不復存在,但交通運輸的需求卻與日俱增,又加上全球氣候變遷,山區因豪大雨,將交通道路沖毀的比例逐年增加,山區狀況也因過去經濟開發遺留下來,或是現階段正上演旅遊觀光的開發案,整體的山區和過去較低密度的開發相較,更令我們需要去思考,如何將傳統的山區觀光轉型。

Q1:請介紹台灣山岳觀光的特色?
A1:現階段台灣山區觀光,可依海拔分成幾大類:1.中低海拔觀光農場,假日登山休閒遊憩類,2.中高海拔自然生態導覽及步道健行類,3.高海拔攀登健行活動。

(圖說:歐都納與台灣登山)

依照傳統的山岳高度區分,又可分成郊山、中級山,以及高山。而台灣這幾年因郊山及中級山地區過度開發,已有許多地區遭土石流沖毀,更嚴重乃至於造成重大性命危害,例如早期熱門溫泉地點-廬山、知本被沖毀,高雄縣小林村的崩山災害。

過去台灣因地利之便,所延伸出來的台灣土雞城、觀光農場,乃至於溫泉區的觀光形態。近幾年,雖然仍興盛,但卻越來越多民眾,選擇進入山區,從事生態之旅或是較專業的登山活動。而影響這些人逐步登山型態的轉型,與網路發展快速,資訊取得容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台灣山岳觀光,多數仍然停留在觀光農場,土雞城,泡茶等,較為遊憩類型的觀光型態,但如同前段所述,今日因資訊發達,山岳觀光已經不再侷限在遊憩類型,越來越多人將登高山視為人生必做的一件事情。坊間也流傳這句 :「台灣必做三件事--登玉山、環島及泳渡日月潭」,這說法也再再顯示,台灣人戶外休憩活動的類型,已經逐漸轉型成為以挑戰自我、生態旅遊為主體的觀光型態。

Q2:台灣高山特色及旅遊價值應如何呈現?
A2:如前言所述,交通運輸及經濟,曾是台灣山區開發的兩大主因,過去休憩概念並不盛行時,入山的人,多數為經濟需求而去。如今產業型態結構的改變,入山的人,逐步轉換成對生態、文化、及喜好自然的人。因此,台灣高山特色及旅遊,應該要轉換成生態和文化的旅遊,另外,也更應該從登山教育著手,教導正確的入山知識及觀光旅遊態度。要永續經營高山旅遊,或呈獻其特色價值,就更應從最原始及古老的文化及天然資源著手。

Q3:台灣山岳觀光商品應如何包裝並行銷推廣?
A3:商品面的部分,除了可與原住民文化結合外,更應保留其原始生活方式,進而包裝行銷,過濃的平地商業色彩,容易讓文化層次,遭受到過度商業活動影響,而失去特色。除此之外,以當地天然資源,所發展出的文化,則更應該受到重視!台灣有一些特色商品,就與當地文化結合的相當出色,例如花蓮的銅門山刀、竹山的竹藝文化,這些與山的資源息息相關,這些也代表世居在山區的原住民文化,除了輔導發展,更應做的是怎麼讓外國觀光客對台灣產生興趣。拋開過去台灣傳統的觀光思維,可以更進一步發展台灣獵人文化,走訪山區生態之旅,結合更多冒險元素,讓活動不只是吃吃喝喝,更能從觀光活動中,認識台灣的山岳及在地文化。


Q4:歐美日本等國外高山觀光發展可供台灣借鏡的是?
A4:澳洲、紐西蘭的高山觀光重點有兩個:1)低人為破壞 2)良好的登山教育及觀念,對自己登山行為的負責態度。這是台灣現在仍需要非常努力,才能趕上的地方。尤其是推廣正確的登山教育,讓台灣的民眾進到山區前,都能夠有良好的觀念,這不但能夠減少民眾在山區活動時,可能遭受的傷害,更能夠對土地的永續經營,帶來較良好的正向循環。

除了基本的法律規範外,台灣發展登山觀光,更需要的是互相包容、理解及學習。硬體會毀壞,只有人對於山及大自然的尊敬,才能讓台灣的山岳觀光,發展成永續的活路,也更能以最原始的面貌,介紹給國外友人,這也是歐都納企業,一直在登山教育這環努力的原因。

歐都納2006-2009年,推動世界七頂峰攀登計畫,前往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時發現,坦尚尼亞政府,為了提高當地原住民就業,規定上山必須有饗導與挑夫同行。每一位挑夫都必須接受檢查與過磅,確定背負重量小於二十公斤,才能進入國家公園。完成登山口的登錄後,當時我們11名隊員,竟然分配到43名非洲壯丁(漢),來當我們的嚮導、廚師與挑夫。如此浩大的陣仗,除了揹負必要的帳篷、睡袋與各人的裝備,讓登山者可以帶著小背包,優遊在自然美景之外,更讓挑夫攜帶了完整的餐具、廚具,甚至是移動式的廁所與馬桶。

這樣的規定與安排,確保了更多人可以獲得工作,並提高了吉力馬札羅山登山旅遊的品質,更因此減少人為的建設,讓世界級的登山路線,除了提供世界級的服務外,更讓景觀可以更自然的永續保存。同樣延續英國貴族式登山觀念的尼泊爾,與坦尚尼亞政府相同的,就是限制每位挑夫的揹負重量,同樣保護當地原住民挑夫,不因工作而受傷。



Q5:歐都納無痕山林活動與玩登小百岳的推廣?
A5:歐都納一直以來都持續推動登山教育,不論是在環境的議題,或是登山教育的議題上,我們始終希望能夠帶給國人一個正確登山觀念。並且歐都納也持續的推廣基層的登山運動,希望國人能夠走出戶外,有一個良好的環境,能夠參與其中。

民國100年時,歐都納推動全民同登小百岳活動,號召民眾一同登山慶祝國家生日。此後,開始推動「玩登小百岳」活動,推動台灣的登山運動,並且每年舉辦頒獎儀式,用以鼓勵完登小百岳的民眾,並且讓彼此能夠情感交流。今年歐都納更擴大舉辦頒獎活動,讓更多人一同參與並分享心得,讓參加的民眾感到光榮與滿滿的成就感。活動現場有許多夫妻檔,一起攀登小百岳,更有一家大小一同攀登小百岳。也有熱情民眾表示:因為歐都納的「玩登小百岳」活動,他才到其他縣市去旅遊,全台灣走透透。這些畫面,這樣熱情的參與,都是讓歐都納持續再推動登山觀光活動的原動力!
#103.05.12【台灣觀光論壇-台灣的山岳觀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旅行決策行為模式

台鐵舊山線規劃鐵道自行車、小火車復駛 估114年正式營運

年假到花蓮 看Q版紅面鴨、藍虎鯨